十大傑出青年看AI大趨勢 台灣應扮東南亞領航者
對於台灣在人工智慧(AI)的定位,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呼籲,以人為本,實現「物聯世界、智源台灣」願景;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建議,台灣應扮演大東南亞智慧生活領航者角色。
來自醫療界的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指出,AI應用在醫療領域的市場潛力極大,台灣的醫療水準相對先進,加上各類醫療大數據累積豐富,迎接AI帶來的機會與挑戰,應投入資源打造台灣醫療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中心,研發具人性化的AI,展現人工同理心。
人工智慧(AI)是全球產業發展的大趨勢,也將是台灣下一個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。十大傑出青年當選人聯誼會25日舉辦年度會員大會,會中針對當前最火熱的人工智慧議題特別進行一場「AI對談」活動,以「台灣在AI的展望」為主題,並邀請3位歷屆十傑當選人施振榮、李友專及今年甫獲選為十傑的林之晨同台對話。
對於台灣發展AI的定位,施振榮指出,台灣應該聚焦在華人文明的AI應用,同時借重台灣過去在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基礎,成為全球AI應用的科技平台及關鍵性硬、軟組件的供應者,在未來全球AI版圖中占有一席之地,成為全球的夥伴。
林之晨指出,未來30年,台灣應該扮演大東南亞(Greater Southeast Asia =東協+台灣)智慧生活領航者角色,率先發展智慧零售、智慧服務、智慧交通、智慧運輸等先進生活模式,再擴散到大東南亞市場,跟整個區域共存共榮。
林之晨建議,政府應該傾國家之力來發展AI,培育AI人才,各行各業也都要發展AI,同時讓每個人都懂AI,教育年輕人都成為AI人才,才能為台灣培養未來30年在AI時代需要的人才,產業界也應該要投資更多AI新創公司。
而台灣在發展AI的過程如何讓年輕人有發揮的舞台,林之晨呼籲資源分配者應該趕快革自己的命,儘早把帶領台灣下一階段成長的棒子,交給80、90世代。
未來醫療健康領域也將是AI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,李友專建議,台灣醫療健康領域應加速提升AI應用在臨床的技術水準,推動AI臨床應用的產學及研究計畫,同時促進醫療業與科技業的交流,並結合醫療大數據應用在AI系統的建立,鼓勵醫療健康機構利用AI來提升醫療品質。
資料來源: 中央社http://www.cnabc.com/news/aall/201711250219.aspx
News
[ 所有文章 ]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12 | ft.劉皓
蝶釀永續創辦人:劉皓Holly,剩食問題逐步被各界重視,「Baked Tipsy蝶釀永續」為全台第一家利用食物升級再造技術去解決剩食議題的社會企業。讓所有人透過「吃、喝」來做永續!
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11 | ft.王健宇
偏鄉學子圓夢公益協會:王健宇常務監事,擔任偏鄉畢冊圓夢計劃的攝影師,「畢冊圓夢計劃」讓那些孩童逐步向都市前進的求學道路上,依然能留下這份兒時的回憶!
-
《Cue十傑》第四季 ep.10 | ft.劉麗紅
第43屆十大傑出青年:劉麗紅,佳音電台廣播主持人及節目製作人,身為一位身障朋友,卻勇於挑戰生活!曾獲得第57屆廣播金鐘最佳單元節目獎、入圍第14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獎等。生涯至今獲獎無數。帶你一起來認識這位生命鬥士~
-
《Cue十傑》第四季 ep.9 | ft.龔建嘉 鮮乳坊
第56屆十大傑出青年:龔建嘉,台灣鮮乳品牌鮮乳坊創辦人,同時也是一位獸醫。他是如何讓鮮乳坊從群眾募資階段一路成為台灣知名的鮮乳企業?一起在節目上聽聽阿嘉的理念與願景吧~
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10 | ft.王紀璿 8209團隊
8209團隊隊長:王紀璿。用藝術文創幫助偏鄉國中學生認識到自己與家鄉的價值,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去發揮自己的創造力~
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9 | ft.黃柏齊
星芽社會企業執行長:Alvin黃柏齊。創立Jooin Now 平台,讓企業與NPO成為ESG共好的最夥伴~共創社會永續價值!跟著Alvin來認識星芽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如何變成「企業」和「非營利組織」之間的橋樑呢?
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8 | ft.邱如韻
全球僅百來位的罕見職業:品水師。原來日常喝的水也有大學問!跟著Diana帶我們認識各式各樣的飲用水,一起找出最適合你喝的水吧~
-
《Cue十傑》第四季 ep.8 | ft.曾祥非
第55屆十大傑出青年:曾祥非,目前為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,在認知與知覺心理學、心智意識與腦科學領域深耕許久,對於台灣在刑事案件上採用的測謊測驗和技術也有相當豐富的著墨。
-
第62屆十大傑出青年選拔結果公布
今年第62屆十大傑出青年選拔結果在9月23日公布,由主辦單位青商會張建焜總會長、與評審主任委員林佳龍先生共同公布當選人名單。
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7 | ft.王如璇 島語實驗室
透過教育行動創造文化友善的環境,給予所有孩子文化教育的學習機會。讓大眾看見國際化與本土化其實是可以共存的,甚至還能相輔相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