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40屆十大傑出青年 許文融 再創時代經典
曾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知名藝術家許文融,以世界上最長的水墨作品《臺灣風物圖卷》技驚四方,這幅作品自28歲(1992年)起筆,前後花了4年的時間創作,被譽為臺灣版的《清明上河圖》
【本會活動】2020年度〈職人系列講堂暨工作坊〉開放報名~
每個職場領域都有出類拔萃、默默貢獻者,其智慧才能、精神值得讚許,我們藉由網路徵集活動發掘職人並給予肯定,同時將這些青年職人秉持的理念傳達給台灣社會,讓更多人了解其付出的貢獻並讓民眾得以學習。
【十傑有約】57屆十大傑出青年 劉柏君
今日我們特別邀請到台灣首位棒球女主審裁判、第57屆十大傑出青年-劉柏君女士,帶來〈堅持與自己對決的勇氣-棒球場上的螺絲釘也是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軟實力〉的職人講堂活動。
53屆十大傑出青年 何宣慶研究員 為新魚種命名福爾摩沙 讓世界看見台灣
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指出,何宣慶負責執行「台灣魚類生物多樣性研究計畫」,以研究鮟鱇魚分類見長,為當前世界主要研究鮟鱇魚的專家,目前全世界300多種鮟鱇魚物種中,有接近十分之一,是由他所發現及發表。何宣慶也當選過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。
2020綠色微革命-跨年環保志工現正招募中
環保星勢力將於今年12/31-1/1期間招募跨年環保志工服務。誠摯邀請您、各校師生、各團隊單位夥伴們踴躍報名參與服務喔~(邀請大家踴躍報名、歡迎轉貼分享)大家一起來度過充滿紀念意義、更不一Young的跨年夜吧!
57屆十大傑出青年 張賀森董事長 勇敢挑戰逆境用生命奮鬥創業
做中學,學中做,憑著樂觀、堅強的意志力,用一雙不便敲打鍵盤的萎縮雙手,加上別人不要的電腦,以熱誠及認真的態度,逐步打造出自己的內衣王國,目前在台中、嘉義、台南、高雄共有4家實體門市店。創業15年的「凱莉愛內衣」,最高峰時年營收可達5,000萬元,至今賣出上百萬件內衣。
【與十傑有約-第57屆十大傑出青年:劉柏君】12/14(六)堅持與自己對決的勇氣
劉柏君因《通靈少女》影集,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,她在公益與棒球場上的努力,更是值得尊敬。她不僅是台灣第一位棒球女主審,也獲得國際奧會女性與運動獎世界獎座,並前往聯合國演講。她在今年更獲頒「第57屆十大傑出青年」,希望透過她的成就讓更多人打破對女性的歧視,看見女性在各領域的成就。
News
[ 所有文章 ]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12 | ft.劉皓
蝶釀永續創辦人:劉皓Holly,剩食問題逐步被各界重視,「Baked Tipsy蝶釀永續」為全台第一家利用食物升級再造技術去解決剩食議題的社會企業。讓所有人透過「吃、喝」來做永續!
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11 | ft.王健宇
偏鄉學子圓夢公益協會:王健宇常務監事,擔任偏鄉畢冊圓夢計劃的攝影師,「畢冊圓夢計劃」讓那些孩童逐步向都市前進的求學道路上,依然能留下這份兒時的回憶!
-
《Cue十傑》第四季 ep.10 | ft.劉麗紅
第43屆十大傑出青年:劉麗紅,佳音電台廣播主持人及節目製作人,身為一位身障朋友,卻勇於挑戰生活!曾獲得第57屆廣播金鐘最佳單元節目獎、入圍第14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獎等。生涯至今獲獎無數。帶你一起來認識這位生命鬥士~
-
《Cue十傑》第四季 ep.9 | ft.龔建嘉 鮮乳坊
第56屆十大傑出青年:龔建嘉,台灣鮮乳品牌鮮乳坊創辦人,同時也是一位獸醫。他是如何讓鮮乳坊從群眾募資階段一路成為台灣知名的鮮乳企業?一起在節目上聽聽阿嘉的理念與願景吧~
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10 | ft.王紀璿 8209團隊
8209團隊隊長:王紀璿。用藝術文創幫助偏鄉國中學生認識到自己與家鄉的價值,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去發揮自己的創造力~
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9 | ft.黃柏齊
星芽社會企業執行長:Alvin黃柏齊。創立Jooin Now 平台,讓企業與NPO成為ESG共好的最夥伴~共創社會永續價值!跟著Alvin來認識星芽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如何變成「企業」和「非營利組織」之間的橋樑呢?
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8 | ft.邱如韻
全球僅百來位的罕見職業:品水師。原來日常喝的水也有大學問!跟著Diana帶我們認識各式各樣的飲用水,一起找出最適合你喝的水吧~
-
《Cue十傑》第四季 ep.8 | ft.曾祥非
第55屆十大傑出青年:曾祥非,目前為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,在認知與知覺心理學、心智意識與腦科學領域深耕許久,對於台灣在刑事案件上採用的測謊測驗和技術也有相當豐富的著墨。
-
第62屆十大傑出青年選拔結果公布
今年第62屆十大傑出青年選拔結果在9月23日公布,由主辦單位青商會張建焜總會長、與評審主任委員林佳龍先生共同公布當選人名單。
-
《職人Show自己》第四季 ep.7 | ft.王如璇 島語實驗室
透過教育行動創造文化友善的環境,給予所有孩子文化教育的學習機會。讓大眾看見國際化與本土化其實是可以共存的,甚至還能相輔相成。